

刺參,海參綱,刺參科。體長20—40厘米。體柔軟,呈圓筒形,色黑褐、黃褐或灰白。背面隆起,有4—6個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錐形肉刺。腹面平坦,有三行管足密布,口位于前端,有20條總狀圍口觸手,體壁內骨骼退化成微小骨片。喜生活于海底巖石下,或藻類叢間,作遲緩運動,有夏眠習性。
采捕時間主要在春季,稱為春參,多從清明前后至6月1日為止;其次為秋季,稱為秋參,多從10月份至12月上旬為止。
(二)采捕規格
應根據市場需求而定,目前市場需求的商品規格為4~6個/千克,個別較大個體達到400~500克/個。
(三)捕撈方式
一般為人工潛水捕撈,也有用小型汽船拉海參網(俗稱“夢耙”)拖捕,作業時應選擇較為平坦的作業區進行,并應選在晴好天氣時作業。刺參的頭部抬起覓食,便于拖入網內。采取輪捕輪放的方式,每年捕大留小,并根據刺參存池量和合理的放養密度在每年追投一定數量的參苗。
(四)采捕時的注意事項
捕期的確定,主要應從繁殖保護的角度來考慮、產卵期應采禁捕。此外,也與刺參的夏眠有關。從產品質量上看,春季捕的海參質量好,商品價值也高,但當海參資源不足時,春季最好不捕。